防撞護欄的“匠心”
交通事故是影響大橋運營安全和運營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設方在初期便考慮到,相對于路基段而言,海中橋梁路段受雨、霧、風、浪潮等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更為嚴重,同時由于長距離的橋梁路段行駛,容易引起駕駛員視覺疲勞,更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如果交通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線——防撞護欄的安全性能存在不足,很容易發生車輛越過護欄的情況,從而引發惡性事故。
“考慮到未來從橋上通行的雙層大巴、集裝箱車比較多,車輛重心高,一旦掉到海里,基本上難有生還可能。這就要求我們對護欄進行特別設計。”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安全環保部副部長鄭向前告訴澎湃新聞。
經過一系列的研究和試驗后,港珠澳大橋護欄采用四橫梁結構的金屬梁柱式護欄,護欄高度1.5m,斜H型立柱,立柱間距2m。
從位于北京昌平試驗場的試驗視頻看,旅游大巴和私家車從近百米高的山上加速俯沖至平地后猛力沖向護欄,護欄扭曲變形但未斷開。
用專業語言描述,設計方采用計算機仿真方法開發設計了一種金屬梁柱式護欄,通過實車足尺碰撞試驗驗證防護能力達到520kJ(SS 級,即國內公路橋梁防撞墻等級的最高標準),各項指標均滿足BSEN1317(關于道路防護體系的英國標準)評價標準的要求。
通俗一點講,大橋護欄可以做到車輛以15度80公里時速撞向護欄后不會沖破護欄墜海。
長達6.7公里的海底隧道,是中國乃至世界建設的規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世界罕見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港珠澳大橋工程中實施難度最大的部分。
海底隧道消防系統包含了消火栓、滅火器、泡沫-水噴霧聯用系統等滅火設施。
“一旦出現火情,如果不及時處理,火勢蔓延發生燃燒爆炸,對沉管隧道將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安全環保部副部長鄭向前告訴澎湃新聞,因此隧道特意增加了泡沫-水噴霧聯用消防系統。火災發生時,所在區域水噴霧泵及泡沫液泵將被啟動,向隧道泡沫-水噴霧聯用系統供水、供水成膜泡沫液用于滅火。
據工作人員介紹,當火災發生時,監控大屏會第一時間自動彈出著火點、中央管廊、隧道出入口的視頻監控圖像,當監控人員在集成監控系統上確認火災事件后,消防滅火系統將按預設方案啟動聯動消防模式。
所謂聯動,也就意味著,不僅泡沫-水噴霧聯用設備、消防泵、氣體滅火裝置、防火門將被啟用,同時,防排煙風機、排煙閥、可變信息標志、疏散標志、聲光警報器、隧道廣播、應急照明等一系列設備都將即時發揮作用。